互聯(lián)網金融的興起,極大地激發(fā)了消費者的理財熱情。不過,隨著余額寶等互聯(lián)網“寶寶”收益逐漸走低,眾多投資者開始尋找新的投資途徑。張小姐在網上瀏覽發(fā)現(xiàn),有一家名為“盈理財”的平臺上,不少理財產品可以“1元起購”,且收益率高達8%。網站客服說這是銀行賣的理財產品,張小姐感到疑惑:銀行理財產品認購不是5萬元起嗎?這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呢?
現(xiàn)象: 理財勁刮團購風
根據(jù)張小姐的描述,《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登錄了多盈網,點擊“精品理財超市”后進入“盈理財”平臺。該平臺上正在銷售杭州銀行一款名為“幸福99”豐裕盈家的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只有7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8%,而購買起點僅為1元,遞增金額也為1元。平臺上另有一款民生銀行的“雙11”精選產品,預期收益高達11.11%,也是“1元起購”。
調查發(fā)現(xiàn),類似“盈理財”的理財產品團購平臺早已出現(xiàn)過。早在前兩年,就有團購網站打出基金、保險、信托等理財產品團購牌,也有銀行推出老客戶帶新客戶、“理財產品一起團”活動。不過由于理財產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費品,團購活動容易暗藏風險,這股風潮很快也就銷聲匿跡。然而,如今隨著互聯(lián)網金融的興起,“團購理財”又開始顯現(xiàn)市場,目前已有幾家互聯(lián)網第三方理財平臺紛紛推出了此類服務。
錢先生即為其一。記者在錢先生網站看到,一款名為重慶銀行長江·鑫利第273期的產品,投資期限176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而購買起點為1元。目前,錢先生每天都有一款秒殺產品,預期收益達到7%。
團購理財平臺也有專注移動互聯(lián)金融的平臺,如今年5月正式上線的APP-94bank。該平臺推出的“銀行寶”也有“低門檻”、高收益等賣點,不同之處是其“多對多”的創(chuàng)新模式,即94bank從數(shù)十家銀行選擇不同的投資項目進行投資,形成了多個債權后,94bank作為債權轉讓人再將這些債權組合打包進行出售。用戶通過“銀行寶”從債權轉讓人那里獲得自己所投資的那部分資金和回報,“銀行寶”每日開放申購與贖回,用戶可以以天為單位贖回投資資金,提現(xiàn)手續(xù)費為每筆2元。
揭秘:非代銷而是代購
團購理財將銀行理財產品的認購起點從5萬元降至1元,這讓不少買不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動心。
記者看到,杭州銀行的上述理財產品,截至11月3日已經有26條購買記錄,其中金額最大的1.2萬余元,最小的僅77元,多數(shù)人投資在5000元以下。
雖然團購理財獲得了不少投資者的青睞,但這類理財產品也一直陷入爭議之中。
對此,錢先生CEO張巖表示,錢先生并非代銷模式,而是代購。通過代購,用戶無需開戶便可以購買任何銀行的理財產品?!坝碡敗逼脚_相關負責人也稱,該業(yè)務是接受用戶的委托,以“多對一”團購的模式代購銀行理財產品,即投資者最低可1元參與,籌夠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起點金額之后再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
調查:銀行否認有合作
盡管類似平臺為銀行理財產品銷售做出了貢獻,但多家銀行曾發(fā)公告撇清與這些團購網站的關系。
此前,農業(yè)銀行、北京銀行、廣發(fā)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聲明稱,并未授權錢先生代銷其銀行理財產品,也從未與其開展任何形式的理財產品業(yè)務合作,客戶從其網站購買的“理財產品”并非其銷售的理財產品。該網站所列銀行理財產品“購買輔助服務”、“受托購買服務”及相關資金流向等內容也從未得到銀行任何形式的授權和許可。
10月27日,平安銀行也在官網發(fā)布公告稱,與多盈網從未展開任何形式的理財產品業(yè)務合作。不過,上述發(fā)布公告的銀行理財產品依舊可以在錢先生以及多盈網網站看到。
觀點:涉嫌違規(guī)有風險
在普益財富研究員牟鑫看來,盡管團購理財降低了用戶的投資理財門檻,破除了地域限制,增強了理財產品的可選擇性,為用戶實現(xiàn)了智能理財?shù)男枨螅贿^其種種賣點卻涉嫌打法律的“擦邊球”。
首先,根據(jù)銀監(jiān)會《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風險評級為一級和二級的理財產品,單一客戶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于5萬元。其次,客戶首次購買理財產品前需在本行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商業(yè)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銷售也不能進行任何委托和外包?!皥F購理財?shù)匿N售模式不符合首次面簽的規(guī)定,以網站法人代表名義去做風險測評、面簽和購買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也不能作為真實投資者的風險等級。”牟鑫說。
對于網站代購的解釋,某國有行理財經理郭先生認為,這明顯是在鉆法律的空子,“設置門檻是一個風險控制的方式,打包銷售變相地取消了門檻,放大了風險,違反了銀行理財風險適配的原則?!?br />
正因為如此,業(yè)內專家對此理財產品均表示擔憂。牟鑫提醒說,投資者通過網站組團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實際上與銀行簽署購買理財產品協(xié)議的是該網站,銀行并沒有與投資者直接建立和形成理財產品買賣合同關系。銀行理財產品并不一定能夠按照預期收益率兌付,有些風險高的甚至會虧本;如果到期不能按照預期收益給付,團購的理財產品在處理時會更麻煩。另一方面,投資者將資金劃至該網站虛擬賬戶后無法跟蹤、確認資金的去向,投資者需承擔利益受損的風險。此外,網站是否遵從客戶的委托,投到相應的理財產品中也無從保證。
多盈網的一份法律聲明也顯示,網站不對任何金融理財產品或服務的瑕疵承擔任何責任,如投資者預訂的金融理財產品或服務中出現(xiàn)任何瑕疵,投資者應聯(lián)系該金融理財產品或服務的提供商。網站所載的信息(包括產品、服務、資訊等),多盈網并不保證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實時性或正確性,也不代表多盈網對該信息的贊同,多盈網對此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專家建議,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前,應先請銀行理財專業(yè)人士對自己的風險等級進行科學評估,并且詳細了解理財產品的風險級別,不要因為費率優(yōu)惠、門檻降低而盲目購買。
?。ū緳诟寮?jù)《中國消費者報》聶國春)
(責任編輯:)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