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墨
因為尼美舒利事件影響,康芝藥業(yè)股價暴跌,數億資金競相出逃,公司形象仍在繼續(xù)下行。
然而,康芝藥業(yè)應對危機的重點策略,卻是投訴其競爭對手強生公司,從而使事件風波在撲朔迷離中進一步發(fā)酵,離解決問題的終點越來越遠。
作為占公司營收七成、毛利八成的支柱產品,瑞芝清對康芝藥業(y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無情的市場反應壓力之下,康芝藥業(yè)的焦急乃至憤怒也并非不可以理解。但如果不能讓公眾和投資者的視線盡早移出事情本身,康芝藥業(yè)無疑會將心理上的牛角尖做實,讓公司走進真正的死胡同。
尼美舒利事件,肇始于北京兒童用藥安全國際論壇。該論壇吸引了“來自美國和英國的兒童專家,以及全國近百位兒科學者、教授,和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有關領導”出席,央視新聞頻道做了報道。相對其影響力和公信力而言,論壇由誰贊助召開,并不會引起公眾更多興趣。出于對兒童用藥安全的重視和擔心,人們有足夠理由只關心專家的觀點。
在兒童用藥的相關管制中,世界衛(wèi)生組織優(yōu)先推薦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美國從未批準尼美舒利使用于兒童;歐盟藥品審評局禁止12歲以下孩子服用尼美舒利等等,都是不爭的事實。基于這些事實,盡管尼美舒利在中國屬合法產品,也無法消除公眾的猜疑和顧慮。在這里,爭議本身的影響已經超過藥品負反應的影響。
之前市場表現不俗的瑞芝清主打第三終端,事實上是與強生美林等產品進行差異化競爭。但其中隱含的邏輯值得關注:高端市場對藥品質量和安全更為關注,對用藥的管理也更為嚴格。
如果一線城市的藥店,都能不憑處方輕易買到屬于處方藥的瑞芝清,“第三終端”的管理自然更令人擔憂。在這樣的市場管理下,藥品本身的安全性與用藥不當造成的風險,在消費者那里已經無法厘清。稍負責任的家長唯有支付更高價格,選擇安全性爭議更少的藥物。
無論是否委屈,康芝藥業(yè)要做的,都是盡快跳出事件漩渦。所有壯士斷腕行為之中必有無奈,相對瑞芝清的生死存亡,藥品安全和整個公司的生死存亡更為緊要。
整整十年前,中美史克遭遇PPA事件沖擊。從事后的結論看,中美史克未嘗不比今天的康芝藥業(yè)更加委屈。然而,通過高超的應對技巧,中美史克不僅化解了危機,還在企業(yè)界樹立了危機公關的典范,從而使公司在戰(zhàn)略上贏得了市場。
概括起來,中美史克應對PPA事件的邏輯,首先是對消費者、供應商、經銷商和其他相關方面負責,讓康泰克無條件下架,賠付合作伙伴損失;其次是在自我反省的基調下,與所有相關方面密集而坦誠地溝通,盡可能消除誤解,避免公司形象進一步下滑;第三是以最短時間推出不含PPA的替代產品。
深諳進退之道,不計較一時得失,也不糾纏矛盾本身,更不遷怒他方,終于讓中美史克在PPA事件中柳暗花明,海闊天空,大舍大得。
這是值得康芝藥業(yè)思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