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財經>>企業(yè)風采>>公司產業(yè)>>

          新聯(lián)電子IPO存疑 “曲線”獲取國有資產

          2010-12-19 10:44:40 經濟導報

             新聯(lián)電子前身儀器公司通過新聯(lián)設備作為“中轉站”,以低價獲得了伯樂新聯(lián)的股權,并在未繳足收購款項的情況下,廉價使用其經營資產多年

              ◆見習記者 邵好 濟南報道

              今日(17日),南京新聯(lián)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聯(lián)電子”)將首發(fā)上會。

             新聯(lián)電子董事長胡敏直接持有公司8%的股份,持有公司控股股東南京新聯(lián)創(chuàng)業(yè)園管理有限公司40.98%的股權,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控制公司86.08%股份,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假如以10倍市凈率計算,新聯(lián)電子一旦上市,胡敏持有的股票將值近20億元。

             作為我國最早進入負荷管理系統(tǒng)領域的一家公司,新聯(lián)電子的成立時間似乎并不明晰。該公司網站上顯示其成立于1991年,但是其招股說明書卻顯示其前身南京新聯(lián)電子儀器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儀器公司”)成立于2003年。此外,經濟導報記者發(fā)現(xiàn),新聯(lián)電子在改制過程也存在瑕疵。

              “曲線”獲取國有資產

             新聯(lián)電子前身儀器公司通過南京新聯(lián)電子設備有限公司(下稱“新聯(lián)設備”)作為“中轉站”,以低價獲得了伯樂集團南京新聯(lián)電子有限公司(下稱“伯樂新聯(lián)”)的股權,并在未繳足收購款項的情況下,以低廉的成本使用其經營資產多年。

             據(jù)了解,新聯(lián)設備成立于1999年12月,注冊資本525萬元。其中,胡敏等44名自然人(代表原南京新聯(lián)電子有限公司職工)以現(xiàn)金420萬元出資,占80%股權;伯樂新聯(lián)以現(xiàn)金105萬元出資,占20%股權(國有法人股)。

             盡管伯樂新聯(lián)僅占新聯(lián)設備20%的股權,但卻貢獻了新聯(lián)設備幾乎全部的生產能力。根據(jù)相關部門的批示,伯樂新聯(lián)資產從1999開始就已經進入新聯(lián)設備并經營運作。通過該公司提供的一份2002年的評估報告,不難看出,新聯(lián)設備成立時,胡敏等44名自然人僅注資420萬元,而伯樂新聯(lián)由于整體并入新聯(lián)設備,注入資產價值超過3000萬元,卻僅獲得了20%(價值50萬元)的股權。

             招股說明書顯示,直到2002年,新聯(lián)設備通過一次性買斷的方式購得了伯樂新聯(lián),但由于當時伯樂集團主要領導涉及經濟犯罪,新聯(lián)設備直到2005年底才將上述資產購買款支付完畢。在未繳足購買款項的情況下,新聯(lián)設備使用伯樂新聯(lián)經營資產長達5年,最終僅在去年補繳了2000年和2001年實現(xiàn)的利潤837.24萬元。

              時隔一年半 估值大降

             導報記者注意到,在伯樂新聯(lián)轉讓其持有的新聯(lián)設備20%國有股權時,其凈資產評估值比一年半之前大幅縮水。究竟是何種原因,招股說明書也未給出明確解釋。

             新聯(lián)電子招股說明書顯示,2003年6月30日江蘇石城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蘇石會評報字[2003]第107號《資產評估報告書》顯示,截至2003年5月31日,新聯(lián)設備資產總額為9825.43萬元,負債為7906.18萬元,凈資產為1919.25萬元。根據(jù)上述評估價值,伯樂新聯(lián)于2003年7月1日以383.85萬元的價格將其持有新聯(lián)設備20%的股份出售給了南京新聯(lián)電訊儀器有限公司(下稱“電訊公司”),而電訊公司的股東也正是以新聯(lián)設備職工為主的41名自然人。

             令人不解的是,同樣是江蘇石城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評估報告,評估對象同樣是新聯(lián)設備,其2002年1月 31 日出具的 蘇石會評報字(2002)39號《資產評估報告書》顯示,截至評估基準日2001年12月31日,按照重置成本法進行評估,新聯(lián)設備經評估的資產總額為14911.74萬元,負債總額為9320.36萬元,凈資產為5591.37萬元。在短短的一年半時間里,一家公司的評估價值出現(xiàn)如此大的變化,且招股說明書也未提供2003年詳細資產評估表,個中緣由令人不解。

              “高利潤率”隱憂重重

              新聯(lián)電子招股說明書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2007年至今年1-9月公司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46.03%、43.20%、32.06%和20.49%,呈下降態(tài)勢。不僅如此,該公司的綜合毛利率趨勢也并不樂觀,2007年至今年1-9月公司綜合毛利率水平分別為48.83%、44.50%、44.77%和42.23%。

              導報記者發(fā)現(xiàn),在該公司的主營業(yè)務中,230M專網終端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yè)收入的比重平均為59.17%,是公司營業(yè)收入的主要來源。而就是該主打產品,其平均單位售價已從2007年的6040.39元降至今年的5235.23元,下降幅度近20%。其另一個主打產品,公網終端的單位平均售價也從3385.76元下降至1493元,降幅達到60%。這也直接導致兩種主打產品毛利率下降。

             相關分析人士表示,主打產品采取降價走量的策略,很有可能是因為產品市場競爭加劇,主要競爭對手可以通過提供替代產品對新聯(lián)電子施加壓力。

          (責任編輯:)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