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纖維如何分類?
紡織纖維按獲得來源的基本組成分類,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xué)纖維兩大類;化學(xué)纖維又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兩類。
天然纖維是自然界存在、可直接獲得的纖維,天然纖維又可分為植物纖維、動物纖維和礦物纖維3種。棉、麻等屬于植物纖維,羊毛、蠶絲等屬于動物纖維,石棉等屬于礦物纖維。
化學(xué)纖維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jīng)過紡絲而成的纖維。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稱為人造纖維,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稱為合成纖維。
常用的人造纖維有:粘膠纖維、萊賽爾纖維、銅氨纖維、莫代爾纖維等。
常用的合成纖維有:滌綸、錦綸、腈綸、氨綸、維綸、氨綸、丙綸等。
纖維是如何命名的?
了解纖維的命名規(guī)則,可以對纖維的種類有個基本的判定。
天然纖維 一般是以其具體品種的名字作為名稱,名稱后不加“纖維”兩字。如棉、亞麻、苧麻、羊毛、桑蠶絲、柞蠶絲等。
化學(xué)纖維中的人造纖維 一般以其工藝特點或外文音譯命名,然后加“纖維”兩字。比如“粘膠纖維”是在其生產(chǎn)中先將原材料做成黏稠溶液稱粘膠,粘膠經(jīng)紡絲后即成粘膠纖維,粘膠纖維有時簡稱“粘纖”;萊賽爾纖維則是“Lyocell”纖維的音譯。
化學(xué)纖維中的合成纖維 國內(nèi)一般以“綸”命名。如腈綸,是丙烯腈共聚物制成的合成纖維;錦綸,則是由于錦州化纖廠為我國首家合成這種纖維的工廠,因此命名為“錦綸”。
竹纖維、牛奶纖維、大豆纖維從哪里來?
竹纖維 真正的竹纖維是“竹原纖維”,是從竹子提取的天然竹子的稈纖維。而由于技術(shù)限制,竹原纖維目前僅僅在試驗階段,暫時并沒有投入到紡織產(chǎn)品的應(yīng)用中。
目前市場上的所謂竹纖維是“竹漿纖維”,是一種將竹片做成漿后制成的纖維,和粘膠纖維相似,是一種化學(xué)纖維。普通粘膠纖維則是用棉花短纖做成粘膠狀的漿料后,再制成的纖維。所以,目前市場上竹纖維的正確名稱應(yīng)為“竹漿粘膠纖維”或者“粘膠纖維”,其性質(zhì)和普通的粘膠纖維沒有太大區(qū)別,所以竹纖維當(dāng)作普通粘纖進行消費即可。
牛奶纖維、大豆纖維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大豆蛋白聚乙烯醇纖維、大豆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本質(zhì)上是一種腈綸或維綸。
雖然牛奶纖維和大豆纖維本質(zhì)上是已有的某種合成纖維,但這兩種纖維仍具有自己的特性。二者的柔軟性、親膚性相當(dāng)好,透氣性、導(dǎo)濕性也比較好,比腈綸具有更良好的抗起球性。
冰絲涼席中的“冰絲”是什么纖維?
“冰絲”的本質(zhì)是粘膠纖維,從分類上屬于化學(xué)纖維中的人造纖維,所以宣稱“純天然”是不合適的。而且實際生產(chǎn)中,冰絲涼席大多是粘膠纖維與聚酯纖維混紡而成的,如果聚酯纖維含量較高,涼席的透氣性會受影響。這種涼席外觀美、不易折損,介于溫性的草席和偏寒性的竹席之間,涼感適中。
常見纖維有哪些不同特性?
棉 柔軟、透氣、吸濕,彈性較差,易起褶皺,易發(fā)霉、變質(zhì),但抗蟲蛀。適用面廣,是較好的內(nèi)衣、嬰兒裝及夏季服裝面料,也是大眾化春秋外衣面料。
麻 常用的麻為亞麻和苧麻。吸濕性良好,韌性好,抗水性能優(yōu)越,不容易受水侵蝕而發(fā)霉腐爛,堅牢耐穿,爽括透涼,是夏季理想的紡織品材料。
羊毛 保暖性、吸濕性極佳,有彈性,多用于秋冬季節(jié)的服裝,但極易蟲蛀。
蠶絲 有良好的吸濕性、透氣性,真絲服裝干燥滑爽、舒適涼快,光澤性好,易被蟲蛀。
滌綸 彈性強、抗皺,強度和耐磨性較好,不易變形,抗霉菌、抗蟲蛀。缺點是吸濕性極差,穿著發(fā)悶,易起球。
錦綸 強度高、耐磨性好,其強度及耐磨性居所有纖維之首。缺點是吸濕性和通透性都較差,易起毛、起球,耐熱、耐光性也較差。
腈綸 性能似羊毛,彈性較好,蓬松卷曲而柔軟,保暖性比羊毛高15%,是保暖性最好的纖維之一。耐曬性能優(yōu)良,耐光、防蟲蛀,缺點是容易起球。
氨綸 彈性最高的一種合成纖維,常與其他纖維混紡做成彈力織物。
粘膠纖維 吸濕性、透氣性良好,是所有化學(xué)纖維中吸濕性與透氣性最好的一種,穿著舒適。缺點是濕牢度差,彈性也較差,易起折皺且不易恢復(fù),常作為內(nèi)衣面料。
萊賽爾纖維 兼具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多種優(yōu)良性能,是傳統(tǒng)粘膠纖維的改良纖維。用這類纖維制成的衣物不僅光澤自然、手感滑潤、強力高、不易縮水,而且透濕性、透氣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