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您好,歡迎訪問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汽車資訊
          當前位置:>>汽車資訊>>新車>>新車資訊

          成都車展 | 全新BMW M5中國首秀 將于年底正式上市

          2024-08-30 15:10:40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

          8月30日,寶馬集團BMW和MINI品牌共13款新車亮相成都車展,創(chuàng)造寶馬歷年參加成都車展的新車之最。寶馬以強大的產(chǎn)品陣容,“創(chuàng)新不止、駕趣依舊”的品牌初心和擁抱市場變化的勇氣,為中國客戶持續(xù)帶來不斷進化的豪華出行體驗。

          此次車展,全新BMW M5中國首秀,首次搭載M高性能混動系統(tǒng),為性能擁躉奉上“馬力易得,駕趣難尋”的獨特體驗。據(jù)悉,新車將于今年年底上市。

          2024年是M產(chǎn)品大年,BMW M的新車陣容空前:新BMW M2雙門轎跑車和新BMW M3震撼上市,功率再升級。首款國產(chǎn)BMW M性能車全新BMW X1 M35Li,以及煥新亮相的BMW M240i雙門轎跑車雙雙上市,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對BMW M駕趣和日常駕駛的多重需求。與此同時,寶馬粉絲共同的節(jié)日——BMW M熱血嘉年華也在車展上宣布將于今年11月回歸,將以BMW M品牌沉浸式體驗,重燃賽道激情。

          無論是“創(chuàng)新不止、駕趣依舊”的產(chǎn)品,還是傳遞汽車文化、創(chuàng)造獨特體驗的沉浸式品牌活動,無一不傳遞出寶馬面對復雜市場的戰(zhàn)略定力:堅持純粹駕趣的品牌精髓,以創(chuàng)新?lián)肀ё兓~向新的成功。寶馬集團大中華區(qū)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高翔先生表示:“汽車行業(yè)的競爭如馬拉松,我們認為唯有責任為先才能行穩(wěn),唯有長期主義方能致遠。寶馬將長期客戶利益置于重中之重,我們不僅在今天為客戶交付滿意的產(chǎn)品,還以清晰的產(chǎn)品規(guī)劃為未來做準備,對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充滿信心?!?/p>

          造型上,全新BMW M5將德國工業(yè)設計融入現(xiàn)代主義美學,形成“精簡有道”的設計風格。其車身線條與曲面大幅減少,取消鍍鉻裝飾,并采用車身同色涂裝,營造出寬闊的車身表面,創(chuàng)造出如原石切割般渾然一體的雕塑感。與此同時,全新BMW M5的造型設計秉承“以駕駛者為中心”的原則,設計服從功能,將賽車的空氣動力學特性、輕量化設計以及接近賽車動態(tài)平衡的50:50前后軸配重比相結合,確保全新BMW M5擁有BMW M獨有的駕駛樂趣。

          擁抱當代消費者對數(shù)字駕趣的需求,全新BMW M5提供了M專屬界面以及M車型獨有的M精英駕駛模式,為熱愛純粹駕駛樂趣的用戶帶來了極為硬核的專業(yè)運動駕駛設定與輔助賽道駕駛功能。大膽創(chuàng)新的M專屬操作界面,營造出專注于性能的駕駛體驗。M精英駕駛模式下,駕駛員不僅可以開啟“Dynamic”和“Dynamic PLUS”模式,還可實現(xiàn)Boost Control功能,最大限度提升車輛在中段沖刺和超車時的加速表現(xiàn)。M圈速計時功能則能滿足駕駛者對圈速的嚴苛要求,通過精準記錄每圈所用時間,輔助駕駛者不斷提升賽道表現(xiàn)。

          BMW M5從來都是BMW M創(chuàng)新技術的燈塔,其在近40年傳奇演進中,每一代均搭載當時BMW M最強、最先進動力系統(tǒng)。如今,進化至第七代的全新BMW M5首次搭載源自勒芒24小時耐力賽BMW M Hybrid V8賽車的高性能混動技術,成為BMW M首款高性能混合動力轎車。車輛首次搭載的M混合動力驅動系統(tǒng)由4.4升M專屬高性能V8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和高性能電機組成,進一步提升內(nèi)燃機效率,更在低轉速時給予更多扭矩輸出,推背感來得更迅猛。同時,也為客戶提供ELECTRIC(電動)、eCONTROL、HYBRID(混動)以及Dynamic和Dynamic PLUS多種模式,為這款“公路賽車”帶來可油、可電、可混動的豐富駕駛感受。這套驅動系統(tǒng)最大功率達535千瓦(727馬力),峰值扭矩1000牛·米。受益于此,全新BMW M5不僅百公里加速僅需3.5秒,在80~120公里/小時的中段加速性能比上一代最強版本M5 CS甚至還快了0.1秒。

          BMW M及M5的精神內(nèi)核不止是參數(shù),還有全方位的駕駛樂趣。自適應M運動懸架配備了電控阻尼器和整體主動轉向系統(tǒng),經(jīng)M專屬調(diào)校與設置,不僅是日常通勤的舒適之選,更能隨時挑戰(zhàn)天府賽道,體驗美妙的運動操控。以性能為中心的M xDrive智能全輪驅動系統(tǒng)與混動系統(tǒng)融合,將澎湃動力在0.1秒內(nèi)精準地分配至四個車輪上;而后橋的M運動型差速器可更好適應M混合動力驅動系統(tǒng)的性能特點,確保后輪之間的最佳鎖定程度,讓車輛擁有更優(yōu)異的橫向動力學。值得一提的是,M專屬制動系統(tǒng)可以提供賽道級別制動響應。先進的M碳陶瓷制動器,帶來了直徑更大(420毫米)的前輪打孔剎車盤,可提供更強的制動力、更強的抗熱衰減能力,以及更強的熱穩(wěn)定性和極高的耐磨性。

          優(yōu)異的駕趣表現(xiàn)以BMW M雄厚的研發(fā)與測試實力為支撐。BMW M研發(fā)人員占比超四分之一,每一臺車會有約20到25個工程師專門負責試車和底盤調(diào)校測試。這些工程師本身就是賽車手,他們通過測試不斷改進、提升車輛的駕駛動態(tài)。寶馬也是第一家在有“綠色地獄”之稱的紐博格林北環(huán)賽道設立測試中心的汽車制造商。每一臺BMW M都要在這條賽道上經(jīng)過上千圈的測試,打磨操控的藝術。全新BMW M5也不例外,歷經(jīng)2年半、數(shù)百萬公里的測試,從紐博格林北環(huán)的72道彎,到瑞典阿杰普洛格的冰雪與極寒,全新BMW M5經(jīng)過了無數(shù)工程師和賽車手對車輛在不同環(huán)境、不同溫度的嚴苛測試,及世界各地不同賽道的性能測試,最終成就了人車合一的極限操控。

          除了首秀的全新BMW M5,新BMW M2雙門轎跑車和新BMW M3,首款國產(chǎn)BMW M性能車全新BMW X1 M35Li以及煥新升級的BMW M240i雙門轎跑車也在車展上亮相并上市。到今年年底,寶馬在中國提供的M高性能車和性能車型數(shù)量將達到23款,幾乎覆蓋BMW所有細分市場。

          高性能悍將新BMW M2雙門轎跑車和新BMW M3均搭載BMW M專屬高性能3.0升直列6缸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 并匹配帶Drivelogic的8速M Steptronic手自一體變速箱,壓榨出更強勁的動力表現(xiàn)。全新BMW X1 M35Li融合BMW X和M基因,切實滿足中國消費者對于駕趣和空間、實用性的復合需求。BMW M240i雙門轎跑車新增磨砂波爾蒂芒藍、磨砂純灰、火焰紅、摩天灰,以及源自賽道的贊德福特藍5種車漆,并以升級的M專屬個性化內(nèi)飾進一步張揚個性。

          寶馬是汽車文化的傳遞者,通過創(chuàng)新的客戶體驗方式不斷打造M粉絲文化。目前,BMW M車主俱樂部在中國已有超過5萬會員,40%的客戶擁有賽道駕駛經(jīng)驗?;趶姶蟮姆劢z基礎,BMW開創(chuàng)了眾多營銷方式:以賽道駕駛著稱的BMW精英駕駛培訓已連續(xù)開展10年,累計超過3.6萬人參與。此外,還有“M賽道體驗日”以及2017年引入中國的BMW M熱血嘉年華。此次車展,寶馬集團也為BMW M粉絲帶來重磅喜訊:今年11月,BMW M熱血嘉年華將在成都重磅啟動,BMW M車型將齊聚天府賽道,與廣大BMW M車主和車迷一同上演“速度與激情”的性能狂歡。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營銷高級副總裁邵賓表示:“寶馬永遠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汽車品牌,在我們背后有汽車文化,更有無數(shù)粉絲。客戶和粉絲是我們最珍視、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們提供更好的產(chǎn)品、服務的最大動力。BMW M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在一次次挑戰(zhàn)中不斷刷新發(fā)動機與車輛速度的極限,讓駕駛樂趣不斷進化。”

          (責任編輯:八雨)
          聲明:

          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wǎng)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nèi)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wǎng)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