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您好,歡迎訪問中國質量新聞網汽車資訊
          當前位置:>>汽車資訊>>新聞>>焦點新聞

          全力以赴電動化 寶馬首次公布新世代車型產品規(guī)劃

          2023-03-16 12:58:18中國質量新聞網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實習生 杜宜政)3月15日,寶馬集團在2023年財報年會中首次公布了新世代車型的產品規(guī)劃,新世代車型將從2025年下半年開始投產,在隨后的24個月內將有至少6款新世代車型實現量產。到2030年,寶馬集團計劃向全球客戶累計交付超過1000萬輛純電動車。

          圖片來源:寶馬官方

          根據計劃,寶馬集團將從2025年下半年開始投產新世代車型,在隨后的24個月內將有至少6款新世代車型實現量產,包括一款運動型多功能車(SAV)和一款BMW 3系所在細分市場的純電轎車。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本次財報年會上表示:“歷經考驗的雄厚實力、面向未來的創(chuàng)新科技和2025年投產的新世代車型將奠定我們持續(xù)成功的基礎。”

          新世代車型的到來標志著寶馬的電動化進程開啟了第三階段,寶馬集團預計在2030年之前,純電動車型將占據集團全球年度交付量的50%以上,并有望在全球市場實現累計交付超過1000萬輛純電動車。

          圖片來源:寶馬官方

          新世代車型將基于完全為純電動車設計的架構和全新的設計語言,并具備三大特點:1、全新開發(fā)的電子電氣架構,以及全新的用戶界面和人機交互概念;2、全新開發(fā)的、具有高性能和顯著效率提升的電驅和電池系統(tǒng)。3、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循環(huán)永續(xù)水平達到一個新高度。這是寶馬集團“電動化、數字化、循環(huán)永續(xù)”戰(zhàn)略方向的集中體現,相關技術將是寶馬未來整個產品線的發(fā)展基礎。

          在電池和電驅技術方面,新世代車型將采用寶馬的第六代eDrive電力驅動系統(tǒng)和新一代鋰離子電芯,在總體成本降低50%的同時,實現能量密度提升超過20%、續(xù)航里程提升30%、充電速度提升多達30%。為此,寶馬在去年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遠景動力等企業(yè)簽訂超過百億歐元的電芯合同。在今年下半年的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上,寶馬集團將公布新世代車型的更多細節(jié)和規(guī)劃。

          在數字化體驗方面,寶馬通過年初發(fā)布的BMW i數字情感交互概念車(BMW i Vision Dee)展示了新世代車型對于人機交互的愿景。寶馬認為,未來的汽車應該是人類的終極數碼搭檔,而不僅僅是“車輪上的智能手機”。

          在循環(huán)永續(xù)方面,寶馬通過BMW i循環(huán)概念車(BMW i Vision Circular)展現了其對未來汽車如何實現循環(huán)永續(xù)的暢想和思考,比如通過循環(huán)設計理念,實現100%使用再利用材料和100%可回收整車所有材料。目前,寶馬集團在制造車輛時使用的回收和再利用材料約為30%,通過“優(yōu)先使用再利用材料”原則,這一比例將提高到50%。

          圖片來源:寶馬官方

          新世代車型將在匈牙利的德布勒森工廠率先投產。該工廠總投資超過20億歐元,遵循BMW iFACTORY生產戰(zhàn)略“精益、綠色、數字化”理念,專門為生產新世代車型而建造。BMW iFACTORY生產戰(zhàn)略是寶馬對于未來汽車生產的總體規(guī)劃。

          寶馬作為傳統(tǒng)豪華品牌,在燃油車市場中一直有著不錯的表現,而在當今新能源的大趨勢下,寶馬集團也開始積極向電動化轉型。從寶馬集團的未來規(guī)劃可以看出,寶馬集團已經做好了全力以赴電動化的準備。最近幾年,國產新勢力品牌快速發(fā)展,在某些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但如今傳統(tǒng)車企也都開始發(fā)力,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會變得更加激烈。

          (責任編輯:崔立明)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