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史建一)近期,給汽車“戴口罩”的話題還在持續(xù)。隨著眾多車企將“CN95空氣凈化濾芯”作為新車發(fā)布的亮點,消費者對于未來自己的車輛是否具備病毒防范功能也愈發(fā)重視。但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單一的車輛安全性不能替代整體,消費者購車時還是需要綜合考量。
其實關于車輛安全性的討論,并不是近期才引發(fā)關注的話題。一直以來,消費者在購車時對安全性的思考,是除了外觀和性能外逐漸被提升的權重。疫情當下,安全出行成為很多消費者購車的動因,我們此前在與部分經銷商了解近期車市時,從銷售顧問的反饋中,我們可以感受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愈發(fā)理性,這不僅對銷售顧問提出更高的要求,實際上也將對汽車制造企業(yè)在了解消費者需求層面帶來更多的參考 。
消費者疑問一:防范病毒的空氣濾芯真的有效嗎?
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是通過空氣傳播的病毒,而且其體積相比細菌更小,在醫(yī)學研究中也是通過高倍率電子顯微鏡才能發(fā)現(xiàn)它的蹤跡。那么僅憑借更換空氣濾芯就可以做到有效隔絕嗎?這個問題也是近期消費者在終端或線上詢問最多的問題。
實際上,這種防范病毒的空調濾芯已經廣泛應用在量產的汽車中。比如,特斯拉的“防生化模式”,就是因為使用可以達到HEPA級別的空氣過濾芯,所以才能有效的對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達到99.7%的過濾效果。其實在近期多家汽車制造企業(yè)針對空調濾芯的改善措施來看,大都是采用相似的形式。而且針對更高級別的空調過濾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也推出“CATARC CN95”認證標志,以考量空調濾芯是否可以達到“車規(guī)級CN95空濾”認證。
“CN95空濾”過濾效果示意圖(圖片來自吉利)
雖然“車規(guī)級CN95空濾”大幅提升車載空調濾芯的過濾效果,對絕大部分病毒、細菌和粉塵做到有效隔絕,但也并非是100%,所以消費者在選購時還是要理性看待,車輛的密封性也是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不過對于過濾效果更好的“車規(guī)級CN95空濾”自然是有比沒有強很多。
消費者疑慮二:碰撞測試成績不理想,車輛就一定不安全嗎?
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時,會直截了當?shù)暮弯N售顧問表示,自己是因為看了很多國內的碰撞測試才選擇購買某品牌的車輛。其實這也反映出很多客觀、權威的測試正在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碰撞測試的結果在此之前鮮有消費者關注,但是近些年隨著國內碰撞測試等級和難度的不斷提升,車輛的綜合安全性也成為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重要標準。
國內的碰撞測試已經發(fā)展多年,相對成熟的體系也在客觀反映國內汽車制造業(yè)的水準和發(fā)展。隨著中保研參考美國I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xié)會)標準推出的更接近實際使用的碰撞測IHS(試方式。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也被車友們戲稱是“汽車制造廠的照妖鏡”,很多在市場中銷量表現(xiàn)優(yōu)異、在消費者群體中擁有良好口碑的品牌車型,卻并沒有在中保研碰撞測試中取得與之相匹配的成績,甚至還有很多合資品牌都沒有達到自主品牌平均線。一方面客觀反映,國內自主品牌已經具備和國際知名車企一決高下的實力,另外一方面案也反映出品牌并不是保證產品品質的“護身符”,那么無論是中保研的碰撞測試還是此前的C-NCAP成績不好的車輛,是不是就一定不能購買呢?當然,這個答案其實還是需要消費者自己來回答,買車時肯定是心中有很多的選擇去對比,如果不是必須或唯一,那就可以多維度參考其他備選車型的碰撞成績,是不是能滿足自身對車輛安全性的考量。
中保研對車輛進行碰撞測試(圖片來自中保研官網(wǎng))
消費者疑慮三:沒有安全駕駛輔助功能的車值得買嗎?
安全輔助駕駛,顧名思義是為司乘人員行車安全提供保障的輔助系統(tǒng)。其實對于這部分理應是銷售顧問作為車型亮點向消費者主動介紹的,但是在銷售顧問與消費者的實際交談中,很多配置并不需要過多的解釋,消費者早已“爛熟于心”。這不僅得益于企業(yè)和媒體到位的宣傳,更代表安全駕駛輔助已經不是高端車型的專屬,而是已經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
眾所周知,最早涉及到安全駕駛輔助的是ABS、EBD,其對駕駛安全性的提升已經成為車輛準入的標準。伴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保證車輛行駛穩(wěn)定性的ESP也開始逐漸成為標配。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fā)又帶動一系列更主動的安全駕駛輔助功能融入到駕駛者的日常,比如眾多車型裝配的L2級自動駕駛輔助就包括:ACC帶排隊功能的自適應巡航、AEB主動式緊急剎車、LKA車道保持、BSD盲點監(jiān)測等眾多科技配置。在裝配方面自主品牌的普遍性,也為間接帶動銷量無形中提供了助力。但是沒有駕駛輔助的車型就不值得購買嗎?其實也不盡然,車輛駕駛的主體還是駕駛者本身,駕駛技術和對危險的反應才是避險最基礎的保障,所以安全駕駛輔助對消費者來說只是“錦上添花”。不過,縱觀市場在售的絕大部分車輛都或多或少的裝配盡可能豐富的安全駕駛輔助系統(tǒng)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但是還有部分品牌甚至連ESP都沒有做到全系標配,對于有特殊需求的消費者而言ESP并不是必須的,但是ESP的作用對絕大部分消費者來說確實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安全駕駛輔助系統(tǒng)對消費者來說并不一定是必須的,還是理性的看待企業(yè)的宣傳,畢竟有些功能真的可以在關鍵時刻起到重要的作用。
ESP可以在關鍵時刻起到重要作用(圖片來自一汽-大眾)
其實,在我們近期與經銷商溝通過程中,銷售顧問們反映的消費者疑慮不止上述這三點問題,還有很多購買的疑慮消費者并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比如:關門的聲音是不是和安全性能有關、鋼板的厚度是不是讓車輛發(fā)生碰撞時更結實…… 對于汽車行業(yè)的從業(yè)者而言,這些內容早已不是研究的課題,但對于消費者其實還依然停留在 “潛意識”層面,例如日系車不安全,韓系車不安全,德系車安全等等。而且隨著媒體的發(fā)展,為吸引眼球片面的解讀也時常煽動大眾情緒,誤導大家對汽車安全性的判斷,所以消費者在選購時還是要保持自己的初心,全方位、多角度的去選購適合自己的車輛。而針對消費者在購買時產生的誤區(qū),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汽車資訊也將持續(xù)解讀,幫助消費者客觀、理性的審視國內汽車消費者市場。